微核试验方法有哪些 试验目的是什么

300次 2025.01.17

  微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微核试验是一种检测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的遗传毒性试验方法‌。它通过观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微核(Micronuclei,简称MN)的数量来评估遗传损伤‌。


  微核试验方法


  ‌常规微核试验‌:


  这是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利用细胞生物学方法经显微制片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待测材料微核率。


  具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微核试验材料在加入待测物质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染色制片,显微观察计算微核率;另一类是直接将受遗传毒理损害生物的相应材料制片,显微观察计算微核率‌。


  ‌细胞分裂阻滞微核分析法‌:


  这是1985年Fenech等人建立的方法。它用胞质分裂阻滞剂阻断胞质分裂,但不影响细胞核分裂,使有丝分裂细胞呈特殊形态的双核细胞,而未发生核分裂的细胞则维持单核细胞形态。


  通过检测致突变因素作用后的双核细胞率与双核细胞微核率,可同时获得致突变因素对细胞的遗传毒性损害与对细胞周期影响的信息‌。


  ‌荧光原位杂交试验(FISH)与DNA探针‌:


  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它使用生物荧光素标记的各类DNA和RNA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在玻片上进行原位杂交,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定的DNA片段或序列‌。


  ‌动物体内细胞微核试验‌:


  主要有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这种方法是利用啮齿类动物(如小鼠或大鼠)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或网织红细胞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微核‌。


  微核试验目的


  主要目的是评估染色体损伤和遗传毒性‌。微核试验通过观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微核(Micronuclei,简称MN)的数量来评估遗传损伤。微核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未能正确分配到子细胞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核外形成小的、圆形的结构,可能指示DNA损伤或染色体异常‌。


  这种异常与癌症和其他遗传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微核试验常被用于监测环境或职业暴露于潜在遗传毒性物质的影响,以及评估某些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