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突变试验方法及标准有哪些

267次 2025.01.17

  ‌致突变试验是指通过观察化学物质或环境因素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来评估其对人类健康潜在危害的试验‌。这些试验通常用于检测物质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即能否引起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这种改变在细胞分裂繁殖过程中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使其具有新的遗传特性‌。


  致突变试验方法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这是最常用的致突变试验方法之一。它利用营养缺陷型的突变体菌株(如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试验系统,观察受试物是否能引起其回复突变。如果受试物具有致突变性,那么这些菌株会回复突变成野生型,从而能在缺乏特定营养物质(如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落‌。


  ‌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这种方法主要用啮齿动物的培养细胞进行正向突变试验,以检测受试物对哺乳动物细胞的致突变性‌。


  ‌染色体畸变试验‌:


  此试验直接观察受试物作用下生物细胞染色体所发生的结构或数目的改变。它可以用体细胞或生殖细胞进行,并通常包括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以及必要的阳性对照组。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变化,可以评估受试物的致突变性‌。


  ‌微核试验‌:


  微核是骨髓中正在分裂的细胞经致突变物作用后,染色体发生断裂而留在间期细胞内的小核。微核试验通过观察微核的形成来检测断裂剂及非整倍体诱变剂‌。


  致突变试验标准


  GB30000.22-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2部分: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GB30000的本部分规定了具有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的化学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标准、判定逻辑和指导、标签。


  本部分适用于具有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的化学品按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分类和标签。


  GB15193.1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致突变物、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室中致突变物、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方法中使用的致突变物、致畸物和致癌物的处理。


  HJ1016-2019《水质致突变性的鉴别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法》


  本标准规定了鉴别水样致突变性的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致突变性鉴别。


  HY/T153-2013《海水、沉积物中致突变性的测定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和沉积物中致突变性测定所需的样品采集、处理、试验、分析、计算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和沉积物的致突变性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