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染毒期是什么意思 试验标准有哪些

242次 2024.12.12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是指依次给药经动物皮肤摄入体内,观察并记录导致动物中毒及死亡的药物剂量,以及相应的中毒反应和症状。这种试验可以确定受试物是否经过皮肤吸收以及短期作用产生的毒理反应。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染毒期介绍


  急性经皮毒性实验的染毒期是指受试物连续接触皮肤24小时所产生的健康损害效应的观察期。在这一期限内,通过评估受试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可以确定其急性经皮毒性水平。


  这种试验是急性毒性试验的一种,主要用于评估化学物质或产品通过皮肤接触后可能引起的短期健康危害。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染毒操作


  将受试物均匀涂布于实验动物的去毛区,面积略小于去毛区,记录染毒面积。


  覆盖一层不渗透材料后再以2层~8层的多孔纱布覆盖,并用无刺激性胶布或绷带加以固定,以保证受试物和皮肤的密切接触,防止受试物挥发、脱落和被动物舔食。


  接触24h后取下固定物和覆盖物,用温水或适当的方法清除皮肤上残留的受试物。在保证受试物与皮肤充分接触的条件下,对毒性较大的受试物,可根据剂量相对减小染毒区域的面积。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标准


  GB/T15670.5-2017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第5部分: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GB/T21606-2022 化学品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方法


  GBZ/T240.16-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16部分:亚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GBZ/T240.3-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3部分: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重要性


  1.评估毒性风险: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能够确定受试物是否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并评估其短期作用产生的毒性反应。


  通过该试验,可以初步估计化合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为产品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依据。


  2.为毒性分级提供依据:


  试验结果可为化妆品原料、农药、化学品等物质的毒性分级提供基础数据。


  这有助于监管机构对这些物质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公众健康和安全。


  3.指导后续毒理学试验: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的结果可以为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其他毒理学试验的设计和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受试物的毒性特征,为制定安全使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4.推动产品研发和改进:


  在产品研发阶段,通过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毒性问题,为产品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方向。


  这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