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区别

245次 2024.12.12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可为化妆品原料、农药、化学品等物质的毒性分级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毒理学试验的设计和剂量选择提供参考。急性经皮毒性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有哪些区别?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介绍


  急性经皮毒性测试是一种评估物质对皮肤毒性的测试方法。它通过一次给药经动物皮肤摄入体内,观察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包括中毒反应、症状及死亡情况。


  试验目的:


  确定受试物能否经皮肤吸收。


  评估短期作用产生的毒性反应。


  试验方法:


  配制不同剂量的受试物,确保与皮肤达到良好接触。


  选用一定种属和体重的实验动物,去除背部脊柱两侧的被毛。


  将受试物涂抹于动物去毛部位,并固定,防止动物舔食。


  观察实验动物的中毒反应和死亡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评估:


  根据观察结果,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等指标。


  评估受试样品的急性经皮毒性等级,为化妆品原料、农药、化学品等物质的毒性分级提供依据。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介绍


  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是指给机体(实验动物)一次性或在24小时内多次经口接触(染毒)有毒物质后,在短期内所引起致死性或非致死性毒性效应的试验。


  它是毒性研究的第一步,主要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观察急性中毒表现,以及受试物质对动物健康产生的其他影响。


  该试验通常选用小鼠或大鼠等啮齿类动物,通过特制的灌胃针头将受试物一次给予动物,然后密切注意观察并记录动物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以确定受试物质的急性经口毒性大小,并为后续的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提供参考。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区别


  (1)试验方式不同: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是受试物经皮肤染毒,连续接触24小时所产生的健康损害效应。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则是一次或在24小时内多次经口给予试验动物受试物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半数致死量表示不同:


  急性经皮毒性用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经皮)表示;急性经口毒性用经口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经口)表示。


  急性毒性试验范围


  ‌化妆品原料‌:急性经皮/经口毒性试验可以确定化妆品原料的毒性等级,为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农药‌:在农药研发和安全评价中,急性经皮/经口毒性试验用于评估农药通过皮肤接触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化学品‌:对于化学品的研发和生产,急性经皮/经口毒性试验用于评估其皮肤毒性,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