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及标准

114次 2025.03.28

  “生物毒性”这一指标能真实的反映污染物对水环境综合毒害效应,故在饮用水水源地、湖泊、水库等区域开展生物毒性水质在线监测,能及时有效的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中科检测可开展生物毒性检测服务,为再生水、海水、液体化学品、饮用水等提供专业的生物毒性测试、致畸、致癌试验、免疫毒性等指标检测服务。


生物毒性检测


  生物毒性检测范围


  再生水、化学农药、危险物质、海水、液体化学品、饮用水、难处理农药、润滑剂、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燃烧排出、医疗器械、土质等。


  生物毒性检测方法


  用于检测生物毒性的方法主要有“生物观测法”、“细菌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三种。


  最早出现的是“生物观测法”,其采用游生物、藻类或鱼类等水生生物,以水生生物的形态、运动性、生理代谢的变化或死亡率来评价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曾一度成为评价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该方法涉及的水生生物,其行为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例如温度、pH、溶解氧),且物种的代表性又非常受限,因此该方法致命的缺点是测量结果不稳定、可溯源性差,因而不适合现场快速测试和在线监测。


  “细菌发光法”是建立在细菌发光生物传感方法基础上的毒性检测技术,它能有效的检测突发性或破坏性的环境污染。“细菌发光法”采用的是“发光细菌”,与“生物观测法”采用的“水生生物”相比,在“代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发光细菌”需要在-18~-20℃的条件下保存,而其复苏又要在3~8℃的条件下进行(这对于现场环境来说是非常苛刻的),且测量结果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该方法同样存在测量结果不稳定、可溯源性差的缺点,同样不适合于现场快速测试和在线监测。


  “化学发光法”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生物毒性分析技术,是一种根据化学反应产生的荧光强度来确定反应中相应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由于“化学发光法”在常温下即可进行分析,试剂的稳定性又好,因此具有测量数据稳定、测量结果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设备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生产及运维成本低等优点,因而更适合于现场快速测试和在线监测。


  生物毒性检测标准


  GB/T39304-2020再生水生物毒性检测的样品前处理通用技术规范


  GB/T34666.2-2017水质基准数据整编技术规范第2部分:水生生物毒性


  GB/T31270.21-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21部分:大型甲壳类生物毒性试验


  GB/T29881-2013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分类试验方法水生生物毒性试验


  GB18420.1-2009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第1部分:分级


  GB/T18420.2-2001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检验方法


  GB/T16310.1-1996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SN/T5103-2019国境口岸饮用水生物毒性发光细菌检测方法


  NY/T3273-2018难处理农药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指南


  ASTMD8029-2017a可生物降解的低水生生物毒性液压液的标准规格


  GOSTR57456-2017环境化学分类标准的应用指南水生生物慢性毒性


  ASTMD6384-2017润滑剂生物可降解性和生态毒性相关标准术语


  农业部2406号公告-10-2016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检测蛋白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KSFISOTR9122-2-2015燃烧排出的毒性试验第2部分:燃烧排出物中确定急性吸入毒性用生物检定指南(基本原理、准则和方法)


  ENISO10993-3-2014医疗器械的生物评定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试验(ISO10993-3:2014)


  BSENISO22030-2011土质生物方法高等植物的慢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