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致敏试验?医疗器械致敏试验方法及标准

514次 2024.08.26

    生物相容性测试检测也称为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或者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中科检测开展生物相容性测试项目包括细胞毒性、致敏、刺激、全身毒性(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遗传毒性、植入、慢性毒性、致癌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和生物降解等。


    致敏试验介绍


    致敏试验,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或半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具有致敏作用的化学物经一定途径进入机体,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体液抗体;经1~2周致敏期,使体内免疫反应得到充分发展,形成一定数量的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抗体。当再次接触(激发)时使机体对该化学物产生感受性增高的状态,以一定的异常形式表现。


    皮肤致敏试验项目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致敏试验);


    化妆品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致敏试验);


    化学品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致敏试验);


    化学品皮肤致敏试验(GLP);


    医疗器械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皮肤致敏试验);


    医疗器械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皮肤致敏试验)(两种浸提溶液);


    抗菌纺织品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致敏试验);


    接触性皮肤致敏试验;


    化学品皮肤致敏试验;


    皮肤刺激致敏试验等。


    医疗器械致敏试验方法


    1、豚鼠最大剂量法(GPMT)


    2、封闭式贴敷法(Buehler试验)


    3、局部淋巴结试验法(LLNA)


    其中豚鼠最大剂量法(GPMT)和封闭式贴敷法(Buehler试验)是最常用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中使用率最高的两种方法。


    豚鼠最大剂量试验是最敏感的方法,欧洲国家使用此方法较广泛;


    封闭式贴敷试验适用于局部产品,美国常用此方法。


    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被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接受作为当前豚鼠试验的唯一替代方法,该法对动物保护方面也有所改善,也被认可用于化学物致敏活性的检测。


    医疗器械致敏试验标准


    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ISO10993-10:2010


    2、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GB/T16886.1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