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目的及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有哪些

780次 2024.11.28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和能源资源。海洋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保护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监测海洋环境,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和预警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异常现象,提供科学分析和评估,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海洋环境监测内容


  (1)‌海洋环境要素监测‌:


  ‌水文要素监测‌:包括水深、水温、盐度、海流、波浪、水色、透明度、海冰、海发光等观测‌。


  ‌化学要素监测‌:主要监测溶解氧、总碱度、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磷、总氮、总碳等‌。


  ‌生物监测‌:对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结构及其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海洋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数量及其变化趋势、生态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等‌。


  (2)‌海洋污染监测‌:


  ‌水质监测‌:监测水温、溶解氧、pH值、浊度、悬浮物、氨氮、硝酸盐、磷酸盐、有机物、重金属、微生物等指标‌。


  ‌沉积物监测‌:对海洋沉积物的化学和物理特性进行监测‌。


  ‌大气监测‌:监测海洋大气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


  (3)‌海洋生态监测‌:


  ‌近岸赤潮监控区监测‌:监测赤潮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近岸海洋生态监控区监测‌:覆盖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珊瑚礁、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河口及毗邻海域监测‌:对河口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目的及意义


  1、具体目的:


  ‌评估水质状况‌:监测海水中的关键指标,评估水质是否符合生态和人类使用的标准‌。


  ‌保护海洋生态‌:及时发现水质问题,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保障人类健康‌:确保海水用于娱乐、渔业和饮用水源时的安全性‌。


  ‌支持决策制定‌: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数据支持,制定科学的海洋管理政策‌。


  2、监测意义:


  ‌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及时公布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信息,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提升环境管理决策水平和工作成效‌。


  ‌保障公众权益‌: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和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


  ‌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对促进我国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污染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油污


  海洋中的油污污染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油轮意外泄漏石油,或者非法排放石油废水,导致海洋中油污的累积。这些油污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不仅污染了海水和海滩,还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直接影响。


  2.垃圾


  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和工业化的加剧,海洋垃圾问题日益严重。塑料制品、金属、玻璃等各种垃圾被不当处理后,很多最终流入海洋,导致海洋垃圾的数量急剧增加。这些垃圾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了直接伤害,还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


  3.化学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导致了海洋中的化学污染问题。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海水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升高,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健康和繁衍,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海洋环境监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及时发现海洋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及时采取措施,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资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