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湿功效评价基本流程及准备工作


保湿类化妆品主要是通过吸湿和保水对皮肤起到保湿作用。吸湿是化妆品中的保湿剂(如甘油、透明质酸、燕麦多肽等)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使皮肤角质层保持湿润;保水是化妆品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封闭的润滑膜,限制皮肤表面的水分在环境中散失。
保湿功效评价基本流程
1.试验准备
受试者筛选: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志愿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基线数据采集:在试验开始前,测量受试者皮肤的水分含量、经皮水分散失量(TEWL)等指标,作为基线数据。
2.试验过程
产品使用:受试者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在指定部位(如手臂内侧或面部)涂抹测试产品,并持续使用一段时间(通常为2-8周)。
定期随访:在试验期间,研究人员定期对受试者进行随访,记录皮肤状态变化,并在特定时间点(如使用后2、4、6、8小时)测量皮肤水分含量、TEWL等指标。
3.试验评估
仪器测量:使用电容法、电阻法或电导法等仪器,测量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评估产品的保湿效果。
主观评价:由医生或实验员对受试者皮肤状态(如干燥、脱皮、光滑度等)进行评分,或让受试者填写问卷,评估产品对皮肤状态的改善情况。
数据分析:比较试验前后各时间点的测量数据,分析产品对皮肤保湿效果的显著性差异。
4.报告撰写
结果总结:将试验数据、主观评价结果和统计分析整合,形成科学、规范的保湿功效评价报告。
保湿功效评价准备工作
试验方案设计:制定科学严谨的试验方案,包括受试者筛选标准、产品使用方法、测量时间点等。
仪器校准:确保所有测量仪器在使用前经过校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受试者培训:对受试者进行产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培训,确保试验过程的一致性。
以上流程和准备工作为保湿功效评价提供了标准化操作,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保湿功效评价政策要求
根据《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2021年第50号)要求,并非所有化妆品均需要进行功效宣称评价。
对上市化妆品中占大多数的能够通过视觉、嗅觉等感官直接识别的宣称(如清洁、卸妆、美容修饰、芳香、爽身、染发、烫发、发色护理、脱毛、除臭和辅助剃须剃毛或通过简单物理遮盖、附着、摩擦等方式发生效果等),均免予功效评价;仅对少数具有较强功能且在多数国家和地区按照药品或医药部外品等进行严格管理的宣称(如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祛痘、滋养、修护等),方才要求进行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其他功效宣称,可视情形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研究数据分析或者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试验等手段进行评价。
因此,保湿功效也需要进行功效评价的认定。中科检测具备保湿功效评价资质能力。
-
适用产品质量法的“产品”的范围是什么?产品质量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厂、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这一规定,以对“产品”下定义的方式,规定了适用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的范围。
-
中科认证教您如何选择产品质量鉴定机构?中科认证教您如何选择产品质量鉴定机构?
-
化妆品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是什么 急性毒性实验怎么做特殊化妆品(如染发、烫发、祛斑美白、防晒、防脱发产品等)和婴幼儿化妆品都需要进行毒理试验才能上市销售。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是这些试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短时间经口染毒可以提供对健康危害的信息。试验结果可作为化妆品原料毒性分级和标签标识的依据,同时确定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其他毒理学试验的剂量。
-
化妆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需要多少平皿化妆品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也称为Ames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化妆品成分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即引起基因突变的能力)的体外试验方法。该试验通过检测受试物对微生物(细菌)的基因突变作用,预测其遗传毒性和潜在的致癌作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的基因突变检测,是化妆品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